近段时间,关于货币政策是否会在下半年转向“收紧”的讨论较多。在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上半年金融数据发布会上,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,前期特殊的、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。
在中国人民银行10日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,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表示,关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,因为今年疫情冲击,应该延期,但也有机构、学者建议不能延太长,可能延期一年比较合适。
股市上涨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,拉动实体经济、加快复工复产,而且有利于增加居民的财富效应,对提振国内市场消费有益。当前的市场行情对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而言,积极作用毋庸置疑。但牛市特征不等于放任市场走向失控。各方有义务维护当前市场的理性投资氛围,推动交投情绪更加健康和成熟,避免过度炒作透支预期
6月份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3.2,上升0.2个点。其市场指数为39.6,较上月上升0.3个点;采购指数为40.5,上升0.1个点;绩效指数为43.4,上升0.3个点。调研结果显示,6月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产量上升0.7个点,订单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均上升0.4个点,原材料采购量上升0.1个点,原材料库存上升0.2个点,利润上升0.4个点,毛利率上升0.3个点。
7月7日,上证综指早盘一度涨超2%站上3400点,随后有所回调。与7月6日沪指大幅上涨相比,今日的市场显得更为理性。
当前,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巩固,生产生活有序恢复,社会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,一系列利好因素助力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,双向浮动弹性提升,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。与此同时,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升至2.02%,创历史新高。这些均表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十足,正逐步成为全球资产的“避风港”。
近日来,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样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。对此,我们认为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较强、财政政策可拓展资源较多、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仍有良好的空间等方面来看,当前中国没有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必要。考虑到可能带来的危害,从长期看财政赤字货币化需要十分慎重。
7月1日起,河北省全面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工作。按照央行的要求,接下来是10月1日起在浙江省和深圳市试点开展大额现金管理工作。经试点行调研分析,各地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,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分别是河北省10万元、浙江省30万元、深圳市20万元。
今年以来,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为企业带来更多增量资金。今年前5个月,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0万多亿元,比去年同期多增2万多亿元。下一步,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30万亿元。
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,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,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,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。
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再迎政策利好。7月1日,中国政府网发布公告称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。会议指出,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,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,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。
7月1日起,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再贷款、再贴现利率,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。对此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这体现出央行在结构性政策方面持续发力,有利于提升政策的直达性。未来货币政策发力仍有空间,将进一步调降政策利率,降低银行资金成本,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。